文化生活

装配暖居,公益暖心 ——传承“雷锋精神”的建筑人苏宪新
发布日期:2022-05-28

       出生在“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热潮里,成长在“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岁月里,他在一言一行上学习雷锋,也传承着“雷锋精神”。他就是中建二局预制装配式专家苏宪新。在平凡的岗位做不平凡的事,胸怀勤耕不辍、迎难而上的创客心,手拿预制装配式技术的“马良之笔”,让一座座暖心安居的保障房从图纸中“跃然而出”。率领团队在疫“战”最凶险的关头,紧急筹建隔离点,在疫情考验中交出合格答卷!他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彰显信仰的张力和赤子的情怀。


深耕细作,致力装配式技术攻坚的“红匠人”


       从业20年来,苏宪新以工地为家,以建筑为伴,全身心投入到“让百姓住好房”的美好愿景。2011年,国内预制装配式技术刚刚起步,而当时团队承建的南京上坊保障房项目,是全国框架结构中预制率最高的工程。进行首次拼装时,尽管做足了功课,但深化设计不够详尽、构件编号凌乱、预制构件制作精度不高……。头顶巨大压力,苏宪新带领团队从无到有,翻遍国内外专业研究成果,在稀有的实战案例中寻找共通点、触发灵感和思路、反复推演破解重重难关。就这样,成功完成了全预制结构构件柱、梁、板、楼梯等的吊装工作,质量与效率 “双提升”,创造了工程成本“不增反降”的奇迹。项目一举摘得“鲁班奖”、“詹天佑奖”,书写了数十年光阴流逝,却依然声名赫赫的品牌佳话,延续创造着无可估量的市场价值。




       十余年来,从南京上坊保障房项目的“开山之作”,到丁家庄保障房项目的“大满贯之作”,再到百水保障房、绿洲保障房等装配式工程的持续深耕,从0到1、从1到N的蜕变,也是装配式技术从国内领先到国际领先的不断“领跑”和升级。


       工作室成为全国首个以装配式为主攻方向的全国示范性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作为团队“领头羊”,苏宪新也于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目前,创新工作室已衍生为多个科技攻关团队,工作室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为拥有百余名人才的“智囊团”。成员们在全国各地接续奋斗,推动新型装配式建筑体系在我国推广应用,不断加快建筑生产工业化、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使命在肩,投身“疫”线服务的“志愿红”


       大格局成就大作为。苏宪新以时不我待、驰而不息的奋斗姿态,凝聚前行的动能,形成了一股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2021年-2022年两度响应属地政府号令,支援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改造任务,累计援建近5000套隔离房。在疫情肆虐的关头,为社会民众提供一针强心剂,筑起了抵御病毒、守护爱的温馨港湾。


       上海疫情最凶险的关头,苏宪新连夜集结江苏分公司20余个项目,火速组织动员,成为赶赴上海方舱医院现场最早的一批主力队伍之一。初到现场,面临工作面未能移交、图纸有待完善的困境,就地召开讨论会,安排设计与施工双线并行,让人员和物资抢先运转起来。将现场分为工人入场、物资协调、生产协调、机电协调等7个小组,合理统筹来自四面八方的参建单位和人员,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最终,历经四天四夜奋战,参与援建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项目B区2号馆顺利交付,提供7800张床位,可供1950名医护人员及警察、保安、保洁等人员休息和工作。


扶贫助学,用赤诚书写央企大爱的“中建蓝”

       莫问前程几许,只顾风雨兼程。苏宪新把“学雷锋”的大旗扎扎实实地扛在肩上,带领“郭明义爱心团队江苏分队”的志愿者们,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


       高考前夕,苏宪新提前一周便组织项目志愿者,为百万学子按下“静音键”。设立高考服务驿站,为考生及家长配备考试文具、矿泉水、应急箱等物资。


       九月开学季,为帮助部分工友缓解子女“上学难”问题,苏宪新组织对全项目360余名工友的家庭情况进行全方位排查、摸底。成立“助学基金会”,一次性发放近10000元“金秋助学”助学金,为家庭困难的工友子女发放贴心衣物和孩子们喜爱的卡通学习用品。




       寒冬腊月里,他积极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为孤寡老人送去御寒衣物和慰问粮油,透明的玻璃结满了冰霜,但屋内大地回春。志愿者们暖阳般的笑脸,烘得孤寡老人笑意盈盈,合不拢嘴。


       苏宪新以实干当头的工作作风,攻坚钻研的人生信条和崇仁尚义的价值追求,默默传承着“劳模精神”的品质内核,让“榜样力量”在广袤的基层焕发蓬勃生机。他用恒久的付出和朴实无华的大爱,影响千千万万中建人,赓续奋进的血脉和报国火种,为企业和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前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