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与时间赛跑 他“疫”无反顾
发布日期:2021-05-30

        2020年,显得那么特殊。

 

       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

 

       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除夕夜备受瞩目的春节联欢晚会紧急插播了这样一条节目:抗肺炎情景报告《爱是桥梁》。平日里央视那些熟悉的面孔组合到一起,在最具权威的平台上向全国普及此次武汉肺炎的信息情况,提醒大家注意防范。


        “武汉病了,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有可能扩散传播。”至此,全国上下都知晓了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危害性及严重性。


        而此时,病毒肆虐的主要地区—湖北省,采取了封路封城等大刀阔斧的防疫举措。病毒来势汹汹,感染人数迅速增长。在中央的统一调控下,湖北人民停下了出行的脚步,原地待命,全力阻止病毒的扩散传播。


        而在一星期前,尚是四海清宴,国泰民安。


        彼时春运刚刚抬头,为生活奔波劳碌的人们开始打点年尾最后的工作,准备同家人一起欢度春节。在北京市通州区,环球影城公园项目刚刚放假,质检部员工徐江如往年一般,回到距离武汉100多公里的家乡—湖北省京山市。辛苦了一年,本想趁着假期多陪陪家人。没料到刚两天,就得知了此次新冠病毒爆发的消息。猝不及防的,家乡变成灾区,港湾变成临时的战斗堡垒。


        1月20日,当地政府采取封路政策。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实行全面封锁。病毒面前,人人自危。大家只能采取最简单的方式,自我隔离,不迈出家门一步,不给自己与他人增加负担。


        世不可避,匹夫有责


        “武汉人为什么会到处跑?”


        “湖北牌照不能出高速。”


       疫情初期,流传的各种媒体新闻层出不穷,诸如此类的消息遍地都是。一瞬间徐江意识到,湖北无法避免的成为了“地域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这个节骨眼上,人们难免战战兢兢,草木皆兵。


        “我们是受害者,是弱势者,但同时更应该是守护者,保卫者。”谈起为什么要参加公司雷神山医院援建项目时,徐江说道。2月3日,中建二局华东公司在内部平台发起援建雷神山医院项目公告,徐江在第一时间报了名。


        “人家都往家里跑,你怎么还往外跑。”妈妈着急了。


        “二爷别走,二爷别走。”小侄女也喊着说。


        徐江左右为难,“是家乡的一份子,是年轻人,是退役军人,是企业员工,是中共党员。”援建的理由有太多太多,可是满腔话语却不知如何与家人道。那些平常隐匿在心底的话,好像一说出来就分量轻了。徐江只能一再跟家人保证会注意自己身体健康,挥手告别。


        籍贯,年龄,社会角色…每一种存在与赠予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出内心深处的使命感。“应该”二字是疫情爆发以来,徐江脑海中浮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天塌下来不是因为有高个子的人在顶,而是每个人都在尽力承担。术业有专攻,各行各业无不在力所能及的领域抗击肺炎。而身为一名建筑人,又怎能在被需要时,托荫于国家,庇护于人后。


        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的。


        医院援建, 生死时速 

 

        空有热情可不行,得拿出真本事来,徐江刚来到雷神山就深有体会。


        来项目第一天,徐江在局及公司的领导组织下,成为“突击小分队”的一员。主要负责医院A7区感染一科7病区,大概囊括20多个床位范围。


        “我很忙的,有啥事吗?”报到时,小分队项目组长李强给徐江留下了深刻印象,李组长匆忙的语速一下就拉响了他心中的紧迫感。火速分工,有序协调。徐江的任务主要是隔墙,门窗,吊顶,室内密封等一系列工序施工。对于土建专业的他来说,还是有些新鲜的。徐江和搭档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明确了分工,根据班组专业的不同,分组调配,穿插作业,以相互帮带的形式立刻展开紧急的施工作业。


        “干过很多项目,本以为管质检、抢工期绝对有经验。但这次的医院项目,真是从未有过的挑战。全国人民可都在监工呢!”徐江和来自湖北孝感一同援建的同事互相打趣道。


        工期紧,任务重。由于负责的是重症病房,对室内密封性能要求极高。本就是质检出身的徐江不敢有一丝懈怠,紧锣密鼓,三天二夜睡了不到6个小时。每道作业都跟工人师傅们交底,明确工序和要求,亲自盯,亲自验收,亲自动手。施工、技术、质量、物资,大家一起分享经验,身兼多职。工人、管理人员一起24小时轮班转,保证施工不停歇。


        “只要我们加快建设的脚步,患者就多一份生机。”徐江说道。“病人等床位,床位等我们。以往的项目建设是单纯抢工期,确保对业主的完美履约,而这次雷神山建设却是跟死神赛跑,像全国人民负责。这次任务,中建人是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而来。”


        三天两夜,争分夺秒,生死时速,徐江完满的完成了任务。在公司的组织下,回到武汉当地宾馆开始自我隔离。“想想还是有些后怕的”,徐江偶尔会有些感慨。“如果我被感染,我的家人要怎么办?谁来照顾他们?”。长时间的独处,给予了自己非常充足的回顾思考时间,在这场难以忘怀的经历里找到一些关于生命的体验。或许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时刻,会去思考死亡如此沉重的话题。而这场疫情将这个命题赤裸裸的放到人眼前。医院病房里,很多人对生命逝去的最后印象永远停在了耳膜中呼天抢地的嘈杂声响。


        “生死亦大矣”。在这场浩荡中,生命显得如此脆弱而又熠熠生辉。国家的宏观调控,一线医护人员的前赴后继,各省市的支援响应,举国上下的抗疫捐款……看到病人的痛苦,虽远不能感同身受,但这场疫情同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能重新选择,还是会去的。”徐江扪心自问。“大概在我看来它是“应该”的范畴吧。“(赵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