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从工人到项目经理:平凡工程郎不凡建筑情
发布日期:2017-10-12

他自称是“土八路”出身,却堪比行业专家,面对施工现场上的“疑难杂症”,他总能开出“良方”;他是工人兄弟们最贴心的老朋友,跟着他,工友们一百个放心;他是项目年轻人眼中的“领路人”,工作中的良师益友。他从最基层的工人做起,企业的栽培,助他完成事业上的连环跳。同事们总爱叫他“老何”,一声“老何”,多少肝胆相照的信赖,多少风雨同舟的追随。他是何培荣,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中建二局华东公司昆山万达项目经理。

十年积淀,成就华丽蜕变

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项目经理,老何经历了常人所能想象的艰辛。特别是从劳务工人到一名项目工长,这其间是十年的光阴历练。

当时,由于还不懂技术,初涉建设施工行业的何培荣,只能跟在老师傅后面学习放线做标记,渐渐地,对放线轻车熟路的他开始不满足于“份内事”,他开始尝试钢筋工、泥工、混凝土工,直至把所有工种都干了个遍。而这个工友眼中的“异类”绝未就此止步,认识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差距后,他还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用来报名夜校培训班。就这样,每天结束劳累的工作后,老何就一个人赶赴培训班,晚上披星戴月返回宿舍的他,还要再啃上几页行业书。“瞎折腾啥,也不嫌累”,有朋友劝他,老何却不以为意,他知道,自己是累并快乐着。

巨大的付出换来的是惊人的蜕变,勤学啃钻的何培荣不仅成功考取了施工员证,还接到了中建二局抛来的“橄榄枝”,成为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的一名正式职工。从“门外汉”到专业“管理人员”,是老何10年的厚积薄发。

源头管理,成就工地“智多星”

扎实的基层经验,让何培荣深知管理的源头活水不在别处,就在“现场”,做实、做细现场,才是工程之本。老何的管理“智慧”也让他逐渐从工长一路走上项目经理岗位。

2009年,何培荣担任南京建邺万达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项目是当年万达集团和南京市的头号工程,这一近30万平米的市中心综合体项目要求在一年内完工,施工难度大、工期紧张。然而,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老何却提出“绝不为工期影响施工质量”,“不返工就是最大的节约”,“向管理要效益”。

老何对施工工序和工程质量有着“工匠”般最本真的坚守和追求。在一次现场检查中,何培荣发现某处墙面抹灰出现开裂情况,二话不说,就把当时负责的工长叫来,“工期这么紧张,就这一小处,要不算了吧?”“算了?工期不是靠投机取巧缩短的,我们这么干,砸的是企业的招牌!”在老何的坚持下,项目返工率几乎为零。从挖土开始仅仅用了11个月,南京建邺万达广场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开业,并先后荣获省安全文明工地、省节能环保工地、市优质结构等荣誉称号。

老何的“智慧”从工地中来,又应用到工地中去。在昆山万达等多项工程中,老何通过自行设计制作屋面临时排水系统,有效降低了施工用水成本,改善了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环境;通过创新大体积底板电梯基坑分层浇筑工艺,减少了建筑底板渗漏等质量通病;通过优化建筑工程施工临时洞口防护设施、即插式临边防护栏杆等,为标准化施工管理创造了条件。

将心比心,做工友的“贴心人”

“有难事,找老何”,这是工人兄弟们总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工人出身的老何,深得大家的信赖。大伙都知道,这个在施工现场雷厉风行的“硬汉”,有着一颗温暖善良的心。

一次,由于劳务分包公司没有给工人发够工资,几位工友火急火燎地找到老何,“何总,你看这咋办,大伙辛苦了一年,全家老小就盼着这点钱回家哩。”老何听罢便大概清楚了其中缘由,他定了定,对大家说“工友们放心,我这就找你们分包老板协调,大伙的工资项目已经一分不少地发下去了,他们要是敢不认账,我老何补给大家!”

有了老何撑腰,工人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熟悉老何的工友们知道,有老何在的地方,大家的权益就有绝对的保障。老何愿意拿真心帮助工友,工友们更愿用真心待老何。

2011年6月,武汉发生特大暴雨,当时老何正坐阵武汉经开万达项目。身处灾区,老何知道央企铁军理应责无旁贷。“想上的就跟我来”,农民工兄弟们火速响应,就这样,一支农民工抗洪抢险队在老何带领下,来到指定地点,大家用沙袋合拢起长100米,高0.5米的堤坝,为武汉市抗洪抢险工作作出积极贡献。项目还因此获评“抗洪抢险先进单位”。

从建筑劳务工人到施工管理的行家里手,从不服输的倔强“硬汉”到工地“智多星”,在激烈的竞争中,老何始终不忘初心,并一直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只要敢于担当、勇于拼搏,平凡中就一定可以筑造不凡。(郝帅 金徐